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〈《書店不屈宣言》:要我承認客人被亞馬遜搶走,這點真的很悲哀〉〈關鍵〉〈2016-11-05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iiifgh    時間: 2019-11-10 03:27 PM     標題: 〈《書店不屈宣言》:要我承認客人被亞馬遜搶走,這點真的很悲哀〉〈關鍵〉〈2016-11-05

本帖最後由 iiifgh 於 2019-11-10 03:31 PM 編輯

《書店不屈宣言》:要我承認客人被亞馬遜搶走,這點真的很悲哀
關鍵評論網 2019/11/05, 人文

[attach]129402018[/attach]
Photo Credit: AP/達志影像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亞馬遜雖然能便利購書、無微不至地服務讀者,但當這種「有效率的買書方式」闖入日常生活中,不就缺少選書失敗的樂趣,也少了許多選書的方法,不是嗎?

文:田口久美子

「所以這時候必須要從販售的基礎教起,他們也比較好理解。在池袋店,會盡量不平放書,希望將更多書放進書架上,這就是淳久堂打造出來的自我認同。但是在地方書店中,必須要將暢銷書平放,讓大家都看得到完整書封。開店時不用太講究活動,而是要從當地出身的作家、鄉土史等這類開始。在東京,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會成為話題,但是在地方上,如果認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而理所當然什麼都不做,客人就不會上門。每次開店時,我都感覺到不管哪裡都有專家,也就是有學問的人。在仙台店便是有許多這種客人的店(比關西更西邊的店有別的負責人)。咦,這種海外文學怎麼會賣?而且還是全套的,連池袋店都賣不太出去的高價書,這裡有人會買。這是為什麼呢?或許專業書籍的成長會更顯著?我這樣想著再次下訂,結果專業書籍的銷售量卻沒有特別成長。」

我認為是客人孕育出書店的,與此更息息相關的是,店員能否創造出能掌握客人呼吸節奏的書區。書店和店員需要時間培養,如果可以的話,最好和當地的學校、大學建立好良好的溝通橋樑,就像多年以前,LIBRO的今泉正光還在前橋店時,他總愛找群馬大學的教授們那樣。

「直到數年前為止,我都還能掌握愛書讀者的喜好及反應,但是最近銷售反應卻有點遲鈍,大概喜歡書的人都漸漸跑去亞馬遜買書了吧。特別是新書,這是理所當然的事,畢竟淳久堂不會所有的新書都進。有時客人等了好久的新書終於發售,卻發生興沖沖地跑到書店,但期待落空的場面。然而書店不賣新書也會逐漸凋零,雖然有『書店通』說:你們畢竟是淳久堂,賣長銷書就好了。但置身書店,你會感受到新書使整間書店充滿活力。和其他大型書店比起來,淳久堂的新書確實低得不成比例,即使如此——」

「相反的,對書本沒那麼熟悉的人就不太會上亞馬遜,於是淳久堂逐漸向這類讀者靠攏,書架上的書,也在不知不覺間變成是符合大眾品味的品項,卻被出版社的業務說:這不像淳久堂的風格。但我們還是得生存下去。」

我們視為上賓的「專家.學問家」,也就是日常生活中身邊隨時都會有書的人,被新興網路書店.亞馬遜給奪走了。但以客人的角度來看,這真是個便利的時代。要一位書店店員承認這點真的很悲哀。

另一方面,亞馬遜的使用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出版業相關人士,他們一邊說「書店要消失了好難過」,同時抱怨「書店沒辦法馬上買到需要的書」,轉頭就在亞馬遜下訂單。這些亞馬遜的重度使用者充斥在「書的周遭」。以職業別來看,出版業是使用亞馬遜比例最高的。

我認為,亞馬遜雖然能便利購書、無微不至地服務讀者,但當這種「有效率的買書方式」闖入日常生活中,不就缺少選書失敗的樂趣,也少了許多選書的方法,不是嗎?不、不,許多人會說,不買沒用的東西是現代人的生活準則,但是「文化」本來就是沒用與沒道理的結果,我輕率地這麼認為,但事實上,我內心也是如此輕率地這樣想。

當然亞馬遜不能代表全部的網路書店,但是眾所皆知,亞馬遜的業績遠遠凌駕於其他網路書店之上。我內心將亞馬遜當作靶子,對於販售「展現『日本支柱的日語』(即日文書籍)」的日本第一大書店,竟然是間美國企業,有著相當大的危機感。可能有許多使用者認為,亞馬遜不過就是個賣東西的小商店,本身也不是製造業,所以是美國也好、中國也好、韓國也好,完全不會影響到書籍本身。是這樣子嗎?銷售的平台不會和商品本身有任何關聯嗎?這樣壯大下去的美國企業.亞馬遜,誰能斷言它不會變成能對日本出版界施加壓力的團體呢?還是說,日本的書店之中,有人要創造比亞馬遜更大的網路書店?亞馬遜大概就怕這個吧,但是資金從哪裡來!

亞馬遜作為一間企業,它的努力使它在日本獲得成功,我承認我的「攻擊」不過是一種遷怒。

每當提到這個話題,我就會想起中村文孝。我問中村:「亞馬遜給學生10%的點數折抵優惠,這筆資金應該是來自它在日本不用繳的稅金,或是從其他商品賺來的盈餘,但是公平交易委員會(監視違法折扣的政府單位)為什麼當作沒看到呢?我認為這違反了再販制。」中村回答我:「亞馬遜只是冰山一角,因為日本是美國的附屬國。」當然他的回答是一種(半認真的)揶揄,但每次想起時都會覺得很遺憾。我在LIBRO時曾策劃過「特價書展」,結果和公平交易委員會有過爭論。

從另一方面來了解,有一份淺顯易懂的資料是關於「亞馬遜的稅金問題」,就是「二○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,國會中有田芳生參議院議員(當時為民主黨)的質詢意見書」,國會的質詢都用專業術語,這裡我試著做個簡單的摘要。

一是關於消費稅。

「亞馬遜將在日本進貨的書籍,用包含消費稅的固定價格賣給讀者,但這筆消費稅會交給日本政府嗎?」

另一個是關於法人稅。

「二○○九年國稅局針對亞馬遜公司追徵課稅,但為什麼後來兩國協商後,撤銷了國稅廳的主張?」

其後送來的報告書答道,關於消費稅,「因為亞馬遜提供跨國服務」,所以沒有課其消費稅,不過此點會列入未來的檢討事項中。(註:現在政府的稅制調查會正在檢討中)。

關於法人稅,則是「外國企業在日本沒有分店時不課稅」(日本亞馬遜不是分店,而是一間倉庫、運輸公司的意思?)

因為是極為簡易的摘要(裡面也有關於電子書的規範),若想閱讀全文,可以上政府的網站(二○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)查詢。

文庫版增補:根據二○一五年的修法,亞馬遜從日本顧客徵收的消費稅,似乎變成要付給日本政府。會寫「似乎」,是因為亞馬遜對於消費稅問題隻字未提。

亞馬遜明明就是美國的一間私人企業,日本政府為何對它如此言聽計從呢?雖然有人可能會覺得因為法律就是如此所以沒有辦法,但我深信「言論.出版」應該要特別對待,因為「語言」問題關係著一國的根基。

我想舉無論執政或在野黨都大力擁護書店的法國為例。根據出版界的刊物《新文化》(二○一四年四月三日)所述,在今年一月九日,法國成立「反亞馬遜法」,禁止網路書店「免運」。在課稅的部分,則請求繳納「自二○一二年起未繳的消費稅及罰金」,目前亞馬遜正在進行繳納手續。

法國的消費稅通常為19.6%,書籍是5.5%(報紙、雜誌是2.1%)。當日本消費稅來到10%時,出版界如果提出「出版物不課稅」,不知道結果會如何。出版(即使包含亞馬遜的銷售額)頂多是一兆六千億(二○一六年為一兆四千七百億)的產業,我不認為會對稅收有多大的影響,我甚至想要替出版業申請加入「即將滅絕?文化遺產」。

在二○○○年底亞馬遜進入日本時,身為書店店員的我本能地感受到威脅(其後它的威脅超乎我的想像)。但是另一方面,喜歡書本的我也認為,買書的選擇增加了,若不做書店店員也能利用亞馬遜買書吧。

一九九七年以後,出版品全體的銷售額持續下滑,我也曾想過,亞馬遜難道會變成救世主嗎?對於附近沒有書店,即使有也買不到想要書籍的讀者來說,只要用手點一點就能買到書,這完全可以預期出版品全體的銷售額會上升吧。

雖然現在是美國企業走在最前面,但日本很擅長仿效,如果這種便利讀者的銷售模式能在日本扎根,就算書店業受到打擊也沒關係。前提是整體出版業能朝正向成長。

但是,一邊是業績急速成長的美國商業綜合公司亞馬遜,另一邊則是以利潤低的出版品為主的日本網路書店,顯然後者的成長依然不足,而且最重要的是,出版品整體的銷售額不停下滑,就像是被窮追猛打一般。亞馬遜的銷售額佔整體出版品銷售額的10%(註),如今應該已超過這個數字(因為分母每年都在萎縮,所以佔有率不斷提高)。不,根據書籍的不同,尤其是專業書籍,所有書店都不敵亞馬遜,常常發生這種現象(專業書出版社的業務都這樣說)。亞馬遜成長成日本第一的書店,而且勢不可擋,日本的出版品銷售額(二○一三年為一兆六千八百二十三億日圓),和亞馬遜剛登陸日本的二○○○年(二兆五千一百二十四億日圓)相較,幾乎跌到只剩67%(出版科學研究所)。書店數量也是以同步的速度在減少(二○○○年到二○一三年,從兩千一百四十五間縮為一千四百二十四間,只剩下66%)。

亞馬遜以拯救之神的姿態改變了「購書方式」,事實上是在扯出版品銷售額的後腿吧?(亞馬遜,如果覺得我在找碴的話請提出反證)。

當然銷售額會不斷跌落,最大的原因仍是日本的產業、文化結構的變化,以及消費行為的改變。選擇「書」這種要費時閱讀的工具已經不夠聰明了,雖然我一直都相信,書本是娛樂也是用來累積知識的,但如今多數人認為書本只是資訊傳遞的手段之一。

不、不,即使如此,仍有很多日本人認為「書」是重要的,問題出在取得書的方法。

我頑固地認為,「有效率的購書方式」因為網路而改變,買書時的「故事」消失了,這如同一拳有效的痛擊。我甚至相信,書這種東西,從買書到閱讀時的狀況,都會影響人的記憶。

即使我像個傻子一樣大叫,但還是馬上就輸了。因為「現代」不需要這種「渺小的故事」,而且還不全是「快樂的故事」。

每天早上,當我將淳久堂網路訂單所要的書籍從書架上拿下來時,就會感覺自己作為書店店員的認同感正在耗損中。

「帶著大包小包覺得很酷的時代已經過去,現在不拿東西反而比較聰明。田口前輩,大家不想浪費時間買東西,所以到最後網路書店就流行了起來。」

小海這樣說。雖然我認為書本不一樣,但是果然,書本你也和它們同流合污了嗎?

註:二○一六年出版品總銷售額為一兆四千七百零九億日圓。日本的出版品總銷售額中,書籍及雜誌約佔各半,因此推定雜誌需求微乎其微的亞馬遜,其書籍銷售額就佔了20%。換言之,每五本書就有一本是從亞馬遜賣出的。
書籍介紹

本文摘錄自《書店不屈宣言》,馬可孛羅出版
*透過以上連結購書,《關鍵評論網》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。

作者:田口久美子
譯者:顏雪雪

如果有一天,書店永遠消失,
你再也看不到承載著文字重量的紙本書……

田口久美子不只是樂在熱愛的書本當中,更像母親般守護著它們——谷川俊太郎

二○○○年,泡沫經濟來臨,亞馬遜登陸日本。

如野獸般撕扯日本書店業,翻轉書店經營的傳統模式。

同時,網路新浪潮席捲全世界,在日漸頹敗的書店文化中,紙本書已不再是讀者首選,無形的電子書儼然成為趨勢。書店正逐漸失去「販售的商品」迅速走向滅亡。

然而,身為書店店員的他們從未屈服。

書店不只是販售書籍的場所,更是將承載著文字重量的紙本書,遞至讀者手中的一種知識與精神的傳承。

他們正憑著微薄的力量持續奮鬥,對殘酷的現實吶喊出「書店不屈宣言」——作者以自身四十年書店工作經驗,記述了日本書店產業的興衰,深究實體書店與紙本書遇到的困境,並對書市有深入的觀察。透過與第一線書店店員們對話,記錄書店現場實錄。

[attach]129402019[/attach]
Photo Credit: 馬可孛羅

責任編輯:羅元祺
核稿編輯:翁世航




作者: shinosakii    時間: 2019-11-11 02:31 PM

他說得其實細細品味 很有道理 但不合乎現在的潮流
作者: jayinfo    時間: 2020-4-9 10:52 PM

對了解電子商務有用的資訊,謝謝iiifgh貼文分享。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70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