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完整版本: [勵志][人要有自我,且勿活在別人的評價裏][張征天]
頁: [1]

lljhblack 發表於 2014-11-3 08:47 PM

[勵志][人要有自我,且勿活在別人的評價裏][張征天]

【書本類型】:勵志
【書名】:人要有自我,且勿活在別人的評價裏
【作者】:張征天
【內容】:
人和人的差距,你不去仔細琢磨,是沒法發現的。你以為大家智商差不多,你隻是缺個機會,但有些時候,可能真的不是這樣子。假期我就遇見這麼一件事兒。

孩子一歲半了,一直是由嶽母照顧,國慶節我嶽母回老家休息,她電話問我們孩子照顧得怎樣,我們如實相告。通話的過程信號不好,電話斷了。這時候,在旁邊來找我玩的同學提醒我們說,你電話裏別說照顧得好,也別說照顧得差,要說你快回來吧,孩子不如平時好。我心說,和家人說話幹嘛還不照實際說呢,於是禮貌性地問了一句為啥,她接下來的話讓我很震驚。

她說:你說好,她除了為孩子高興外,會有挫敗感,因為她照顧得不如你們好啊。你說差,她會為這孩子著急,覺得我這回家真不是時候。你說不如平時,一來表示孩子沒事,二來表示你們不如她,這樣她來給你們帶孩子會很高興,很有主人翁的感覺。

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我嶽母是屬於那種真心愛孩子的老人,所以這個方法不能照搬,也不適合我們。但是這不到30秒鍾發生的事情,卻讓我不得不思考一下自己做人做事的方法。你別管別人是不是有心機,同學這個意識就是很牛逼。在我們看來,這事兒很小,都不會想怎麼說,說什麼,但是她的即時反應就跟我們不一樣。這其實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的典範,通常我們用這種換位思考產生同情心和理解別人,但是在這裏同學比這個理解別人又遞進了一步,她利用了這點。強化這個思維方法的首要的好處在於,一旦你有這種意識,就會有意識管住自己的嘴。

比如說,我自己說話直來直去,繞彎子比較少。這個算優點也算缺點,當你不是出於坦誠而是因為想得少的時候,這就是缺點。說話不從聽的人的反應出發,那就會毀掉很多交流的契機。換句話說,我自己並沒有把換位思考作為一種工具來頻繁使用。那麼意識到這一點,下一次講話的時候,我就要想一下我說的話會對聽的人產生何種影響,這個影響會不會帶來別人不好的反應,比如情緒變壞,或者由於語義的不明晰令人產生誤解呢,這都是值得考慮的事情。

當你說話不再隻是圖自己嘴巴的一時痛快,那用佛教徒的語言來說,不知道少造多少口業。我記得很久以前,聽人講佛教的時候,我產生了一個困惑,那時候聽說一些高僧大德會神通,對於普通人而言,這種東西是非常神奇的,因此我總是會問一些比我更了解佛教的人關於神通的問題。可是這種東西太超出一般人的經驗範疇了,因此當我問這些問題的時候,實際上聽眾之中必然會有人因為覺得這些事情離譜,從而對佛教徒產生誤解甚至排斥和嘲笑。而這一切隻是因為我不了解的情況下,談論了這種我沒有見識過的東西。我因為好奇而說話,反而可能使一部分人對一個宗教產生誤解,這罪過算是大了。

我們普通人雖然沒必要凡事都這麼謹慎地考慮,但是說話前過過腦子總是沒有錯。我們常聽一些前輩說:少說話,多做事;更老的前輩還說:三思而後行。都在告訴你要“慎言謹行”。

慎言的更高一層是巧言。雖然《論語》裏批評說:巧言令色鮮矣仁。但是可能我要表達的和這個還不太一樣。(曾國藩也說了,“事親以媚字為要”。從世俗的角度看,這樣說他們高興,幹嘛不這樣說呢?

所以,想到生活和工作上,稍微在語言上注意下,聽的人立馬產生不一樣的反應,那快快樂樂讓自己獲益,讓別人感覺開心,也是件不錯的事情。同學這種意識,可以說關鍵時刻每一句話都不落空,人家不牛逼才怪啊。

“毀譽從來不可聽,是非終究自分明”

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,一切外在的評價將作為自己下一個人生的參考標準。老人們常說“人活一張臉,樹活一張皮”。所謂的麵子,是大多數國人都追求的。別人如果給予肯定的、讚美的、誇獎的,便會喜上眉梢,趾高氣揚;倘若別人給予的是否定的、諷刺的、批評的,就會灰心喪氣,鬱悶寡歡。不能夠保持自我,活在別人的評價裏是很多人當下的現狀。

“總有人欣賞你,就算你是一株草”

中國人一直教育子女要做人上人,不要做普通人。所以讓很多人長大之後希望自己被人賞識,但又迫於自己的才能很難做到人上人。這樣導致很多人選擇了放棄自己,自暴自棄,甚至有的人不堪重負和期望,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而選擇自殺逃避。

翻開美國《獨立宣言》最先看到的就是“人人生而平等”的語句,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專屬的價值,而不因為別人的誇讚或貶低而改變。人人平等,筆者認為並不是指社會地位、財富指數,而是指人自己的生命價值。你是工程師就會設計圖紙;你是小說家你就會寫作;你是老師就會傳道授業;你是建築工人就會建造摩天大樓……很多時候,我們總會被誤導,曲解,工程師比老師厲害,小說家比建築工人厲害。其實不是!他們的生命價值都是一樣的,都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和價值,而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。因為你會發現,如果工程師設計了圖紙沒有建築工人就不會出現高樓大廈,如果沒有老師傳道授業或許那個小說家連字都不認識,這都是有可能的。你行走在這個世上,隻要你自己不放棄自己,總有人會欣賞你,哪怕你是一株草!

“別人不了解你,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”

當下的社會比較浮躁,快節奏的生活讓人按耐不了性子,漸漸地也就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。
別人的一言一行、一顰一笑,就操縱了人的喜怒哀樂。很常見的就是年輕人處理事情的時候,容不得他人的指指點點,否則就脾氣火大。這些都是缺少自我肯定的表現。你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,怎麼讓別人去肯定你呢?

人應該有自我認知,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,也了解自己的短處。不要一味地被外界的評論擾亂了自己的方向。別人不了解你,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。對待別人的毀謗、稱讚,要理性地去感知和接受,不要用別人的評價當做自己的行為方向,你的價值不因為別人的幾句話就有所改變。鳥知道如何飛,魚知道如何遊,它們彼此評價著對方,卻自始至終不會改變自己的方向。

“讓自己活得輕鬆點,不輕易接受別人的評價”

以前,有一個老師對我說,別人說我寫得太差,或許是因為他要求得太高,在其他人的眼中你寫得也許會好很多。人來到這個世上,會聽到很多很多人評論自己的話,如果全都較真地對待,會活得太累。想要讓自己活得輕鬆點,就不要輕易接受別人的評價。這讓我想起兩個和尚的故事,一個和尚問另一個和尚:“世間有人謗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,該如何處之乎?”另一個和尚就告訴他:“隻需忍他、讓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待幾年,你且看他。”這兩個和尚就是唐代的大師寒山與拾得。

之前不是很理會,後來明白原來人生來有嘴有耳,嘴主要是用來吃飯的,耳朵是用來聽的。會聽到很多讓吃不下飯的話,可最後還是吃了。有人的地方就會道說是非,別人議論,評價,若太在意就有可能走偏自己的路。人活著,是為了自己不是為得到別人幾句評論的話,如果那樣的話,活得該有多累?
【讀後感想】:
而且當換位思考變成一種能力,對很多事情的理解就不一樣了,也許可能會由一個自私的人,變成不那麼自私的人。這點轉變也許就讓可能被人喜歡一點點,積少成多,最後真的會如老子所說“非以其無私耶,是以成其私”。想一下,當總是讓人感覺愉快的時候,誰還會不愉快呢?找工作,談朋友,做事情,幾乎無一例外。
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<div></div>

focuser 發表於 2014-11-10 02:12 PM

是的! 我贊成.
在現代化多元的社會中,
因為不管你怎麼做還是有人不認同,
所以你要有自信並好好做好自己就夠了.
用平常心面對社會和別人的想法是健康的人生態度.
頁: [1]